服盆期的养护方法

服盆是现代词,指的是植物换盆以后需要适应新盆环境一段过程,与缓根和缓盆是一个意思。服盆期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休眠期”,这段时间植株会在表面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生长停滞,叶子变软等现象,其实地下根系部分并未完全停止。

产生服盆期的情况

  • 新购买的植株上盆后会有服盆期,一般较长;
  • 春秋生长季修根翻盆后的植株会有服盆期,一般短一些;
  • 断水过久造成根系干枯的植株有时也会出现服盆期现象;
  • 个别情况下露养进室内或室内搬出露养也会出现短暂的类服盆期现象。

如何判断服盆期

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判断多肉是否已经服盆。在植株生命活动停滞时,新叶老叶是受到同等对待的。也就是会一起变软。但等到生命活动恢复后,新叶就享有比老叶更高的优先级了。如果植株服盆期间不停的长气根,那么植株不再长气根并且叶片开始饱满也是判断多肉是否服盆的方法。

当你发现服盆期的多肉新叶开始变得饱满坚硬,而老叶开始消耗时,就说明植株已经服盆了。但这时的多肉新根还不够发达,你可以沿着盆边浇水,不去打扰新根的生长。很快,植株的老叶也会饱满起来,就真的服盆了。

一般在半个月左右,如果多肉没有死亡,你可以轻轻摇晃主枝干,看看是否牢固,是否和土壤结合在一起。如果比较牢固那么就是已经服盆了。因为这个方法可能会出现损伤根系的情况,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如果是想要判断,也要等到半个月以后,根系相对粗壮了再进行判断。

服盆慢的原因

为什么有的多肉服盆慢?甚至半年多还像是没服盆的样子?露养发育也慢?其实,出现这些原因很有可能是的原因。

根的功能是固定和吸收。固定,实际上是地下根成网状或者木质化的“老根”部分的主要功能,这部分在园艺上意义不是很重要。 而吸收则主要由根毛区完成,通俗的讲,就是根上最细小的“新根”部分。

如果盆中的老根系长的太过发达,“新根”很难再有空间生长或难以更全面的吸收养分。修根就是为了去除原本的根系,促进新根的发育,从而更好的适应新的土壤环境和气候环境。

多肉的愈合和分裂能力比较强,一片叶片都可以长成一株多肉。当修根后,将原本根毛区修剪掉种下后,多肉为了生存,就会拼命的长出新的根系,这一过程中便促进了多肉的生长,像激发了它的潜力一样。而新长出来的根系,一方面在盆土下长出来,肯定会更好的适应你的土壤和气候环境,另一方面,新的根系肯定要比旧的根系有活力,因此对养分的吸收肯定要比旧的快一些,这也促进了多肉服盆的完成和服盆后的发育。

服盆期的养护

在多肉植物的生长期进行修根、换盆等工作,这样更有利于快速服盆。休眠期尽量不要折腾多肉。植株上盆后放在明亮通风处即可,不要接受太阳直射。没什么意外,不要频繁搬动,也不要浇水,一般情况七天左右会服盆,个别品种的服盆期要长一些。

移栽后缓个几天就可以开始第一次的浇水,如果处于生长期则可以浇透。如果是休眠期则继续干养等待生长期的到来再浇水。服盆期浇水应该干透浇透,因为根系从无到有到茂盛需要时间,这需要养护者的十足的耐心。对于光照应该循序渐进的晒起来,切记放置在阴暗潮湿的角落。

服盆期的注意事项

多肉服盆掉了好多叶子,是怎么回事?

一些植物在服盆的时候,为了减少消耗,把老叶子代谢掉;或者可能是在还没有服盆的时候;老叶子把营养共给了植株,从而消耗掉;还有可能是快死的时候掉叶子。

种下的多肉一个月了,没死,但是长势也不是很旺盛,也没有出现老叶凋落的现象,是不是还没服盆?

每种植物服盆的表现都是不一样的,有些服盆前下面一圈叶子会极速枯萎;有些叶心中间的叶子会显得很嫩,但是下面叶子不一定会枯;有些下面叶子会枯,但是不一定是极速枯萎,可能是慢慢变软,慢慢在变枯。总之,半个月不动它,它还没死,就算服盆了。但是服盆时间长短根据品种不同,时间也不同,快的几天,慢的上月,碰到冬天,在南方更慢。

刚种下的多肉为了快点服盆是不是要多在阳光下晒晒?

多肉的服盆主要是为了适应新环境,同时也是促进新根发育生成的过程。这一阶段的多肉是非常脆弱的。因为多肉的根系没有完全长成,所以不宜阳光直射直晒,尤其要避免高温暴晒。一般建议是在通风处散光养护,然后半个月左右可接受直晒,但是也要注意不宜暴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