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污病的发生与防治

煤污病又称煤烟病,在花木上发生普遍,影响光合、降低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甚至引起死亡。其症状是在叶面、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霉斑,后扩大连片,使整个叶面、嫩梢上布满黑霉层。由于煤污病菌种类很多,同一植物上可染上多种病菌,其症状上也略有差异。呈黑色霉层或黑色煤粉层是该病的重要特征。

多肉植物感染煤污病

发生规律

煤污病本质上是一种虫害和病害复合感染的一种植物病害。即同翅目刺吸性害虫(蚜虫,螨虫,蚧壳虫等)叮咬植物后,排泄蜜露,多种真菌以蜜露为营养物繁殖,扩张,最后感染全株植物,造成树势衰弱,影响美观和经济效益。

煤污病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在病部及病落叶上越冬,次年分生孢子飞散,落在昆虫排放的蜜露上,再度引起发病。病菌常借气流、昆虫传播,重复污染。

高温多湿、通风不良和阴暗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害的爆发,3-5月和9-11月是病害流行高峰期。

防治措施

防虫致病是首选,标本兼治才有效。首先要搞清楚引发煤污病的病原什么,是由于害虫蜜露导致煤污病产生,还是立地条件太差导致通风不佳,湿度太大而产生,抑或是两者都有,单纯使用杀菌药物,只能治标不治本。

若是虫害较为严重,应该先杀虫。切记,一定要在害虫危害的早期施药,否则后期蜜露和病菌增加,单纯杀虫并不能抑制病菌繁殖,则需要配合杀菌剂使用,化学药物不宜滥用。

当种植环境不佳时,应及时调整。修剪过密枝条,保持通风透光,清除杂草,降低湿度,雨季及时排除积水;冬季清除残留腐叶,剪除病害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