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白粉病白粉菌科的真菌引起,是庭院常见的植物病害,属于外生性的真菌病害,只生长在叶片表面,形成灰斑,不会破坏大量细胞,但是菌种会吸取植物水分、养分,阻碍叶片生长,严重时会使植物完全停止生长。

得了白粉病的多肉

白粉病在春秋两季发病较重,病菌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以分生孢子侵染植株。该病菌喜温暖潮湿环境,生长适温为18-25℃,白粉病的发生与光照也有关,在隐蔽的散射光和弱光下,病菌繁殖快,强光照情况下繁殖慢。所以,雨后转晴或昼夜温差较大的闷热天气特别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

得了白粉病的多肉叶面

预防方法

  • 播种前土壤一定要杀菌消毒;

  • 施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可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 种植密度适宜,并及时打掉底部老叶;

  • 及时把病叶、病秧、残枝等,清除集中深埋或烧毁;

  • 降低湿度,创造一个不利于白粉病发生发展的环境。

家庭防治

  • 牛奶法:找了一个小喷壶,用牛奶(就是普通的瓶装牛奶)和水1:10的比例掺兑好,先把犯病严重的叶子掰掉,然后往植株和叶子上喷稀释的牛奶,尽量全部喷到。之后每隔3-5天喷一次。

  • 小苏打法:白粉病,在碱性状态下不能存活。每50g小苏打50kg水可以有效防止白粉病。

  • 白酒法:取40度以上的白酒若干毫升,按1:1000倍的比例,对白酒原液对水稀释;灌入手动喷雾器中,对病株进行喷洒。喷洒用量以白色锈状物被冲洗干净为准。第一天喷,第二天喷水清洗,如此重复。

农药防治

  • 有机硫类杀菌剂:代森锰锌、丙森锌等。此类药剂不易产生抗性,但对侵入植物体内的菌丝体杀伤作用很少。

  • 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氟硅唑、三唑酮、腈菌唑、四氟醚唑等。三唑类杀菌剂都具有高效、广谱、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等特点,兼有保护、治疗、铲除和熏蒸作用。

  • 仿生物植物源杀菌剂:吡唑醚菌酯、醚菌酯、烯肟菌脂、嘧菌脂等。该类药剂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其活性高,持效期长,对花、果实安全,对蜜蜂低毒。

  • 其他杀菌剂: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氟唑菌酰胺、枯草芽孢杆菌、寡雄腐霉、哈茨木霉菌等。